文献相似性检测服务
查大同 · 识小异
  • 简明报告
  • 原文标注报告
  • 详细片段报告
  • 全文比对报告
报告颜色标注说明
绿色 代表参考文献相似比
黄色 代表可能自引相似比
红色 代表除参考文献及可能自引外的其他相似比
请点击文档中有颜色标注的文本内容查看相似片段详情
报告编号:PL-20210901-8504D2F4-QW检测时间:2021-09-01 17:15:25原文总字符数:5104总相似比:64.08%
《大美育人,各美其美——浅谈品质课堂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问题和策略》
大美育人,各美其美——浅谈品质课堂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教育当下的评价方式风起云涌,五花八门,各种音乐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音乐教育评价形式混沌、单调,缺乏科学、长久性和实效性,多元化的定制评价方式成为一种趋势、一个路标。音乐课堂有“寓教于乐感之以情”的教育特点,是能与评行有效融合的课程特点,作为音乐教师,教学中要重视音乐评价的功能和作用,并能够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把音乐课堂与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情量身定制。学生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学生的情操、品质、心灵受到良好的熏陶,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助长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助推学生从乐学、善学、会学的音乐美学之路。
关键词: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背景现状
2020年9月,中共中、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首次系统提出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图破解教育改革的“卡脖子”难题。可以说,教育评价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变革是否成功,考验着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智慧、勇气和魄力。
而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审美体验、开启智慧、陶冶情操等各项重任,通过挖掘音乐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品格。2017年由教育部出台的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如何直接获得教育质量评价结果是一个难题。音乐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价,不单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情感,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及时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客观评价。因此,对小学音乐品质课堂评价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问题所在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音乐课程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合规律性的“真”就成了教学评价的第一标准。由于真的标准的存在,人们已经确实了教育活动应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普遍意识。但真的标准的片面化强调,往往使教师成为一种分析思维的代表,容易失去教学的合谐性与生动性。
(一)评价单调。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对结果进行评价,这就显得评价内容单一忽视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加以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评价占主导,忽视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生互动评价。其实每位教师都要正确把握评价尺度,杜绝过度赏识,杜绝评价权威,杜绝评价误导,追求有价值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二)评价混沌。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一味鼓励的评价手段,于是,“很好”、“很棒”这些单一肯定的评价语言充斥了课堂。殊不知这样的评价很含糊,到底好在哪儿?缺乏因势利导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找不到被表扬的感觉。实施评价的过程教师应寻找评价对象表现与指标之间的差距,然后作出一个到达度的评定的过程,这样才能起导向、激励与评定作用。
(三)缺乏跟踪评价指导。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评价再加以评价,缺乏指导。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对狭窄,不知评价对与错,时间一长觉得自己的评价可有可无,最终丧失评价的兴趣。其实这也是新时代下学生群体对美育教育和品质课堂的要求与召唤。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意因素是接受信息的“阀门只有富有审美价值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打开这一阀门,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状态。
出现以上一些局限性的现象,与我们教师在课堂评价中存在某种忽视有直接原因,如观念未转变;主抓课本知识传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借鉴他山之石,优化评价方法,指导学生爱上音乐。
三、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策略建议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和途径来开展音乐教育。这种评价应更具自主性、合作性和过程性,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灵性,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明确评价的原则。
任何评价都不是随意的,音乐教学评价也不例外,为了获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评价的原则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写道:“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面制。”根据标准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或每课教学目标评价。按照这种目标,既要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馈、参与态度和程度等考虑音乐能力的评价,又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评价,此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自我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原则评价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反映学生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教学。任何评价,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评价,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建立一种评价自己和改进自己的标准、原则,以求得更新的理解。因此,评价应当与学生和课堂实践密切结。合,与学生的学习同步,评价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1.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返回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
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象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自主参与
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影响,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考试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评价的现状。
新课程评价观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 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
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深入、准确,自然促使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多采用小组或群体评价的体系。例如:每个学期末,各校一般会用形式不一的《学生素质报告单》对学生一学期的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传统的评语撰写往往由班主任老师一人包办,由此带来的弊端是评价主体错位,学生没有参与评价的机会;评价视野狭窄,学生在非语文、数学方面的表现情况往往得不到评价(因为一般情况下班主任由语数教师担任)。为改变此现状,笔者所学校进行了评语改革,实施“你说促成长”评价方法,由学生本人、家长及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同学进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尤其是自主选择老师和同学评价时,很多学生选择了平时比较亲近的音乐教师和在音乐方面志趣相投的同学进行评价。该方法从四个方面(“我对自己说”、“同学对我说”、“老师对我说’“家长对我说”进行评价,改变了传统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和指定性,使评价成为一个民主参与、多边互动、促进发展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对学生在音乐等多方面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评价方法要有效
1.评价的范围要考究。除了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显性成绩成果、作品外,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隐性的学习能力和品质。例如:在学习《新年好》这一课之前,发动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型小组,要求各小组围绕“中国和西方过年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性学习。各小组成员分别从图书馆新华书店、音像制品商店互联网等寻找、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有的则向家长等询问了解。在以后的每节音乐课上教师都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反馈交流,开展生生之间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并作即时评价。待学生研究学习活动基本完成后进行活动成果展评在这种学习中,多元、互动的评价始终伴随着学生的美习历程,激发了学习欲望,提高了学习成个效。
2.评价的时机要适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水滴虽小,但可以汇成河;绿叶虽小,却可以汇成林,不管你是什么,天生我才必有用。你不适合唱歌、跳舞,但你可以去学琴、打鼓,千万不可一刀切,一棍打死。教师适宜的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有的则舞蹈更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多方位表现,及时发现,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优势,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不断“登高”的良性循环。其次,无论是方还是圆,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比如说对于一些不守纪律爱捣蛋的学生,教师巧抓暗示评价时机目光注视他或轻轻摇摇头暗示纠错,这种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他的过错,督促其自省与改正。
3.评价的语言要考究。不断重复简单的“很好!”“真棒!”“对极了!”等评价,聪明的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因此巧用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很到位!”,“你们的笑容很甜美”,“你的咬字、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比老师要棒!”……让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让评价语言变得绚烂多彩,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努力。当然,有时也能善用“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比如 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肢体等语言。如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精彩表现的赞赏,这些都会给孩子们以深刻的影响
音乐家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作为音乐教学的“评价”,“评目的,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们勇于探索,根据生情量身打造教学评价方法,激发学生更加热爱音乐,乐于欣赏音乐、玩转音乐、享受音乐,让孩子们在大美育人的路上种下美的种子,传播美的光辉,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音乐大家庭中为未来积淀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1]叶秋晨.关于中小学生音乐学业质量评价的几点看法[J].北方音乐,2019,39(06):167+170.
[2]赵霞.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的学生音乐学业水平监测行动——2015年太原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监测报告[J].中国音乐教育,2016(03):16-21.
[3]《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中小学音乐》黄超文主编、薛辉等编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4。
[4]《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学习与专业评价策略中小学音乐》王金华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02。
报告指标说明

原文总字符数:即送检文献的总字符数,包含文字字符、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不计入空格)

总相似比:送检文献与其他文献的相似文本内容在原文中所占比例

是否引用:该相似文献是否被送检文献标注为其参考文献引用,作者本人的可能自引文献也应标注为参考文献后方能认定为“引用”